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举行
2023年09月26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钟义见)9月17日,由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北财经大学协办,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围绕论坛主题“‘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明江,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同研究员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学仁主持开幕式。

肖明江在致辞中代表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向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向参会嘉宾致以亲切问候。他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释对“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他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角度来看,“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和规律,还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来源,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

王伟同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向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在致辞中强调,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哲学社会科学力量,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东北财经大学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构建“优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财经学科、扎实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的学科布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科研,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云志、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晓红、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郭驰、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峰搏、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晨晔、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海威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田鹏颖以“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竟应当怎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引,把长期以来我们灵魂深处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泾渭分明、不可通约的想法解放出来,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当代中国人的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他认为,“第二个结合”要完成的任务则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完成的使命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个结合”作为一个重大哲学命题虽然是现在提出的,但从历史和现实双重逻辑考量,它早就开始了,甚至早于“第一个结合”,从认识论思维来考量,倘若没有“第二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难以想象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如果不能相容、不能契合,不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即使来到了中国也有魂飞魄散的可能,如果没有“第二个结合”作前提,让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能够接受、理解、认同甚至融化在血液中,转变成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一个结合”可能仅仅是一种想法或设计,不能在中国大地真正探索出革命的道路,会限制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他还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挖掘,其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解读、阐述、理解、创造,才使得“两个结合”达到了最高境界——融通和贯通起来,才让马克思主义回到了每一个现实的个人的生产、生活、生命和生态当中。

吴云志围绕“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核心意涵”作主题报告。他指出,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重大论断,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第二个结合”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解放的内在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到“马克思主义内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自发状态到自觉状态的关键转向;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在于思想本身,还在于其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最后,要在“第二个结合”中持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不断拓深拓宽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河床,连古源、辟新泉、汇新流、蓄新能,在持续探索中使中华文明长河不断以新的气象澎湃向前。

王晓红围绕“‘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方法论”作主题报告。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这构成其作为方法论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逻辑前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两个结合”方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要以“两个结合”为科学方法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郭驰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高校育人思维创新”作主题发言。他指出,必须把握“两个结合”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为根本指导,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推动大学治理,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为基础,做到全局性谋划,最终实现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高等教育的具体贡献。

刘峰搏以“邓小平1978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列举了1978年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发展方向等相关论述,指出1978年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思考与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脉相承的,对其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推进,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晨晔围绕“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大主题”作主题报告。他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蕴含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相互交织的二重旋律,是转型与复兴的优美和旋。要演奏出这个优美和旋,必须抓住四大主题,完成好四大任务:第一,管好公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斩断官商勾结共谋的渠道,使官员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第二,学会文明驾驭资本,在共产党人队伍中培育具有战略眼光和使命担当的现代企业家队伍;第三,引领一场新科技革命,以多方位最新前沿技术缓解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外部限制;第四,以“两个结合”塑民族理性和民族精神,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民族重返人类文明制高点。

王海威以“基于‘两个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为题作主题报告。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中华民族追求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宏阔历史场景,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的实践主题,二者相互成就,造就了融文化基因与政党密码于一体共同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上成长出来的现代化,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突破了“依附性陷阱”和“去工业化陷阱”。

在分论坛讨论阶段,二十余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围绕大会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本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对“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也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