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滋养涵育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研马意,受马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系列活动第十五期。作为 2025“文化东财 自信自强”校园文化节【悦享书香篇】的活动之一,该活动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为主旨,全力推进“书香东财”建设,持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十五期《资本论》
本期活动由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资本论》的原著选读并分享学习体会。选读内容《资本论》,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五十一卷本,其中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文集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理论精髓,还广泛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见解和相关论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期朗读者:2024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入党积极分子——秦太格
2024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入党积极分子——佟亮
读完这段关于资本原始积累及私有制演变的论述,深感震撼与启发。它清晰地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摧毁了以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小生产方式。这种剥夺过程充斥着野蛮与残酷,是在极端丑恶的贪欲驱使下完成的,无数劳动者失去土地和生产工具,沦为无产者,令人痛心。
同时,深刻认识到私有制性质因所有者身份不同而有差异,小生产虽对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自由个性有重要意义,但其自身局限性也注定会被更高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其内在矛盾不断激化,资本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工人阶级反抗日益强烈。
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了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最终又将被公有制所否定。这让我们看到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并非永恒不变,它会因其自身矛盾走向瓦解,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虽艰难,但充满希望,这为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提供了关键视角,也让我们对未来社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党积极分子——吴雅秀
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述,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起源和本质提供了深刻洞见,也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和批判性视角。
马克思指出资本原始积累的核心是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这一过程充满了暴力与残酷 ,是少数人通过野蛮手段剥夺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地、生活资料和劳动工具,使得多数人的小财产汇聚为少数人的大财产。这种剥夺构成了资本的前史,与传统观念中奴隶、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有着本质区别。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曾是小生产的基础,小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和劳动者自由个性的展现,但因其以生产资料分散为前提,天然排斥生产资料积聚、协作与社会生产力自由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其自身的局限性促使消灭它的物质手段产生,进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立足当代社会,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面临着与资本原始积累类似的问题,如资源被掠夺、贫富差距拉大等。马克思的理论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公平与正义,警惕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也能从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汲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公有制与私有制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4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入党积极分子——董天舒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它以深邃的思想和严谨的论证,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尤其是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让我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使得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解体。小生产曾是社会生产发展和劳动者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可它存在局限性,如排斥生产资料积聚、协作等,注定被淘汰。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残酷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财产,这种剥夺在贪欲驱使下完成,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由此建立。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集中趋势越发明显,一个资本家打倒众多资本家。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也导致贫富差距加剧,阶级矛盾愈发尖锐。资本主义私有制从否定以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起步,最终又因自身内在矛盾走向被否定的结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私有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再到未来的公有制,这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这也让我认识到,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我们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不同经济制度的更替,从中汲取经验,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党积极分子——郭佳琪
读完这段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论述,我仿佛看到了一部充满暴力与撕裂的历史纪录片。马克思用锋利的笔触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诞生不是“勤劳致富”的童话,而是一场血淋淋的掠夺。那些课本里轻描淡写的“原始积累”,背后是小生产者被暴力剥夺生产资料的过程:农民失去土地,手工业者沦为无产者,而这一切都被包装成“自由市场”的必然。这种历史真相让我脊背发凉,也让我重新思考“私有制”的复杂性。
最触动我的是马克思对“私有制”的辩证分析。劳动者的小私有制和资本家的剥削性私有制竟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农民靠双手维生的根基,后者却是少数人垄断财富的工具。可悲的是,当小生产被资本碾碎时,普通人连“靠自己劳动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作为思政专业的学生,我常困惑于如何让理论“接地气”。这段文本给了我启发:马克思从不空谈概念,而是从具体的历史暴力中揭露制度的本质。比如他提到“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充满最卑鄙的贪欲”,这比任何抽象批判都更有冲击力。但马克思并未止步于批判。他指出的“否定之否定”——从个人私有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走向社会共同占有,让我看到理论中的希望。通过学习阅读我明白,思政教育不是灌输教条,更要具有启发性,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度感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格局眼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掌握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通过细嚼慢咽去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坚定初心使命。
策划:王莹莹 王征 张弘烨
文案:佟亮 吴雅秀 董天舒 郭佳琪
初审:王莹莹
复审:芦文龙 郑尚植 王馗
终审:高奎明 王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