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东北财经大学举办《群山回唱·行走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积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9月1日,东北财经大学联合辽宁日报社举办了《群山回唱·行走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旨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抗战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群山回唱·行走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立足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聚焦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发挥学校虚拟仿真VR实验室技术优势,精心设置了“历史篇·史实铸魂”“媒体篇·历史回响”“精神篇·精神永驻”三大篇章。
在“历史篇·史实铸魂”篇章,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方瑞华副教授从“如何理解东北抗日联军名称中的‘联’字?”切入,综合运用PPT演示、穿插VR体验画面、交互机互动等方式,深刻讲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程和作出的重要贡献,带领同学们重温了十四年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抗战记忆。
在“媒体篇·历史回响”篇章,《辽宁日报》记者孙明慧紧密结合个人参与大型主题策划《群山回唱》的经历,以《在一起》为题,深情讲述了报道组循着东北抗联的战斗足迹为“信念”动容、为“大义”起敬、为“气概”震撼的心路历程,令现场学生真切聆听到革命先烈吹响的雄壮号角和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在“精神篇·精神永驻”篇章,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孙悦教授携手AI数字人小东老师,从杨靖宇、黄显声、赵尚志等东北抗联将士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故事切入,生动阐释了东北抗联精神“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学校党委书记方红星,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旭晖,校领导佟春光、孙武军、王伟同、刘险峰、施锦芳,校长助理朱凯,党委常委计艳平、赵亮、王玮,以及党政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参加课程观摩。活动通过学校官方微信视频号、官方微博视频号面向校内外同步直播,学校6000余名师生参加线上学习。
方红星表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在“开学第一课”这个时间节点采用“教师讲抗联历史、记者讲抗联故事、学生学抗联精神”的方式开设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共同追忆白山黑水间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既是对无数抗战英雄铁血脊梁的纪念与致敬,也是以红色文化为力量根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实践,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必将激励引导青年学生更加自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广大师生在收看“开学第一课”后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这堂以“行走”为形式、以“回响”为内核的思政课,通过体验VR眼镜沉浸式教学、聆听辽宁日报记者讲述等极具沉浸感和感染力的方式,让大家对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东财学子更应主动承担起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责任,将抗战英烈们用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转化为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观看了《群山回唱·行走课堂》“开学第一课”,我深受震撼。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将我们带回到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让我对东北抗联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既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要当躬身践行的排头兵。将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孙丽静
东北抗联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奋勇抗争,他们的精神跨越时空,深深震撼着我。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诠释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东北抗联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传承这份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田爽
聆听东北抗联的光辉岁月,我被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信仰、浴血奋战的事迹深深震撼。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虽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应担的责任。今后,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以更坚定的信念面对挑战。铭记历史不只是缅怀,更是要接过时代接力棒,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我将铭记那段烽火岁月,牢记“博学济世”校训,让东北抗联精神照亮青春路,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国际商学院学生杨晓晗
这堂课让历史不再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伟大抗战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在我心中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先烈们在冰天雪地中坚守信念的身影,是枪林弹雨中绝不退缩的呐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肩头责任之重。我愿以革命先辈为镜,在求学之路上潜心钻研,在成长之途中砥砺品格,将个人的每一步前行都与国家发展紧紧相连。唯有用扎实的学识、坚定的行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方能不辜负先辈的牺牲,让自己的青春在时代的洪流中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会计学院学生王鹤霓
在“开学第一课”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数字人小马老师作为主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课程采用了多种创新形式,让历史变得更加鲜活。其中,VR 沉浸式体验让我仿佛亲身来到了抗联战士们战斗的现场,AI 数字人凭借其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生动的讲解方式,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同时,《辽宁日报》的记者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他们追寻抗联英雄事迹的采访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抗联英雄们在敌后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以及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转化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周佩佩
作为一名东财学子,这堂“开学第一课”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对东北抗联精神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东北抗联精神,是抗争和团结的集合,是白山黑水间的人们锻造的奇迹。课堂上,老师动情讲述了抗联将士们十四年的艰苦卓绝,又用数字人授课的形式再现历史一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英雄气概、坚定信念和家国大义。
身为东财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用好手中的笔和镜头,把像东北抗联精神这样动人的中国故事讲好、传远。正如《辽宁日报》群山回响系列对东北抗联事迹栩栩如生的讲述,我会努力把这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用有温度、有力量的表达,让红色基因在新媒介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马子敬
若生在那个年代,我能否如他们般坚守信仰?观看“开学第一课”时,这个问题一直叩击着我的内心。视频里那些和我们年纪相仿的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信仰;而今天的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让我深受震撼。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如今的我们,虽无需直面枪林弹雨,却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我们当以抗联先烈为精神坐标,把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业与成长,让这份精神在青春里薪火相传。
——萨里国际学院学生陈梓伊
《群山回唱·行走课堂》“开学第一课”活动是学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前已召开“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理论研讨会”,举办“红色文化讲堂”邀请东北抗联英雄后代口述史实,开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奋勇争先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宣讲,举办“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图片展”,目前正在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书展等活动,有力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澎湃力量。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积极推动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和教育教学各方面,激励引导广大师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更多东财智慧和力量。
转自:东北财经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