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大连日报》:马军 张弘烨:打好扩内需“组合拳” 锻造东北全面振兴“强引擎”
《大连日报》:马军 张弘烨:打好扩内需“组合拳” 锻造东北全面振兴“强引擎”
2025年09月05日

马军 张弘烨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打好产业升级、消费提振、投资优化、民生改善的“组合拳”,激活内生动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以产业升级夯实内需根基,激发全面振兴新动能。一方面,产业升级扩内需,必须推动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枝”。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其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而“老树”焕新的程度将直接关系着内需市场的供给质量。对此,必须为传统产业“嫁接”创新基因以实现自身“发新枝”。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扩内需,必须培育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近年来,东北地区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正通过制度创新厚植新兴产业发展沃土:黑龙江省设立200亿元龙江现代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辽宁省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重点攻关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吉林省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随着这些“新树”的根系不断深入东北黑土地,一个以创新为内核、供需高效对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为扩大内需注入强劲动能。

以消费提质扩容内需市场,释放全面振兴新活力。当前,我国消费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宽领域、动态化的特征。而东北地区冰雪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结合技术赋能,创新“冰雪+旅游”“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模式,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辽宁省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任务,沈阳市开创“蒲河1号”eVTOL飞行器拓展低空观光旅游新场景;大连市开启“海上游大连”新玩法;朝阳市则赴上海举办“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省因其独特的气候环境,持续深挖“冰雪经济”潜力,相继引入AR冰雪游戏、冰雕大师工坊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消费。

同时,扩大内需市场要以完善的城乡流通网络为支撑,加快构建“农产品上行高效化、工业品下乡便捷化、城乡消费一体化”的新格局,推动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向县域下沉,让消费“火起来”、市场“活起来”。当前,县域消费成为了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辽宁省政府重点培育11个省级商业“领跑县”,有效推动了重点培育县在商业网点改造、物流资源整合、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等多个方面功能的“提档升级”。

以有效投资优化内需结构,打造全面振兴新支柱。有效投资是优化内需结构的重要前提,也是打通供求循环的关键纽带。基础设施是促联通的“大动脉”,是扩内需的“强抓手”。东北地区需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加快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破解“硬瓶颈”。比如:沈白高铁开通后,北京至长白山的旅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沈阳至长白山时间缩短至1.5小时,预计年输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

此外,投资不仅要“量”的扩张,更要“质”的提升,应注重向民生短板倾斜、向创新绿色转型聚焦,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城市更新等新投资领域拓展,东北地区正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联动”协同发力的投资新格局。例如,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以“古城复兴”为脉络,通过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实现蝶变,构建起了“一宫两府多巷”文旅商融合生态圈,年产值达2.5亿元。再如,今年6月,太平湾风电母港正式在大连揭牌。该项目聚焦“打造一个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和“建成一个海上风电母港”目标,助力辽宁海上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以民生改善撬动内需潜力,培育全面振兴新优势。着力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发展银发经济、托育服务等民生产业,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与消费升级互促共进的新路径。例如,大连市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机制建设,已成立15家“大连市普惠示范性托育机构”,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长春市组织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支持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设立了20个敬老助浴机构。

同时,在扩大内需的实践中,还应着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技能提升赋能发展,只有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重塑“就业—增收—消费”的良性循环,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随着东北全面振兴的步伐稳步提升。如兴城泳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全球化布局,产业集聚效应使“兴城泳装”品牌价值高达96.99亿元,1300家泳装生产企业及300家配套企业创造了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配套产业链间接就业岗位;鞍山市则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名优犬猫繁育与交易集散地,每年向全国输出的犬猫超百万只,直接创造宠物繁育岗位近3万个。可见,当特色产业集群与民众增收形成共振时,内需市场的活力必将转化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持久优势。

(作者分别系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报刊:大连日报

版面:08

日期: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