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张卓亚

2025年08月27日

我心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张卓亚

 

微信图片_2025-08-27_080425_968.png 

人物档案:张卓亚1945年出生,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之女,退休后致力于整理抗战历史,自2015年起持续开展以东北抗联精神、红色家风为主题的讲座活动,足迹遍布黑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把东北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但东北三省的人民东北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毛泽东告诉我们:日本的侵华战争是1931年开始的,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十四年间东北抗日联军陆续建立了11个军,最后统编为三个路军。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三路军总指挥张寿籛(李兆麟)。活动的地区分别是南满、东满、北满。

东北抗联战果:据日伪档案记载,十几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10余万次。日寇伤亡共计18多万人,牵制日军兵力76万。抗联牺牲30多万人。

一、过界苏联,独立作战

东北抗日联军没有经历国共合作,没有编入过国民革命军序列,所以没有武器弹药、军饷、军服等军费的来源。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每日平均作战30余起,从敌人那里夺来武器弹药给养,再继续打击敌人。

日寇采取“三光政策”“肃正方针”“集团部落”(东北老百姓称之为“人圈”)等做法残酷镇压统治东北人民,隔断东北抗联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关系。东北抗联没有了兵源,没有了给养,只能常年在深山老林中露宿使得东北抗联除了战争伤亡外,冻死饿死的自然伤亡大量增加。到了1938年,东北抗联由几万人减至两千人。东北抗联进入极其艰难的阶段,为了保存火种及战事的需要,东北抗联决定过界到苏联。

1940年初至1941年1月28日在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北抗联主要领导提出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东北抗联军队的两个独立性为前提条件,东北抗联部队才能过界到苏联”。1942年8月1日,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成立。在苏联军队的番号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步兵88旅。据苏联史料记载,当时苏军所有部队番号中加“独立”的只有东北抗联教导旅这支部队。这个历史事件体现了东北抗联的领导者,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体现了他们在暂时无法与党中央取得联系的情况下,能够独立作战的政策水平。

在苏联逗留的几年,苏军对这支部队进行了系统的特种兵训练,还不定期派出小分队回东北对日寇军事设施进行侦察、袭扰、营救及宣传群众的活动,为日后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配合苏军,对日反攻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联对日宣战前夕,苏军远东军将抗联小分队长期侦察积累的资料编撰为《日本关东军在满洲地区防御部署手册》发给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对苏军知己知彼、速战速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配合苏军反攻东北的需要,教导旅派出340名战士到苏军担任翻译向导

1945年8月9日凌晨,东北抗联抽调160战士,分成三到五人一组,每组配备一部电台,通过运输机将他们空投到东北日军的所有据点及军事设施处,开战时全部的电台发出同一个声音“向我开炮”,指引炮火对日本军事设施精准轰炸,东北的老百姓说当时天都打红了!东北抗联这160个战士,用自己身体做了活靶子,引导苏军的重炮密集发射,几乎百发百中击中日军所有的军事设施,使日本关东军丧失了抵抗的力量,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对扭转战局减少战争伤亡起到关键作用。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而他们全部牺牲在东北战场。

事后,苏联远东方面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给东北抗联教导旅发来电报:“八十八旅英勇的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筑垒地区所进行的侦察营救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令人敬佩的中国英雄们,我代表苏联人民感谢你们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战局发展之迅速,出预料。苏联出兵东北仅7天,60多万日本关东军就被消灭,13万伪军被解除武装。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三、力挽狂澜,奠基东北

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苏联将日本投降后的东北交还给国民政府。

我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的执行设置了障碍。东北是兵家必争之地,日本投降后谁来接收东北国共两党出现了严重摩擦。就在这历史节点的关键时刻,东北抗日联军却起到关键作用。

周保中和李兆麟将军率领下,东北抗联随苏军第二方面军打回东北。东北抗联将士先于国民党也先于我党延安大部队迅速抢占东北57个战略要地(城市),到达后担任当地卫戍区副司令配合苏军接收东北大小城市。抗联的任务是迅速开展建党、建政、建军、肃清日伪残余势力等工作,抢运储备武器装备,为我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做了充分物资保障准备。

1945年9月14日,当东北的形势趋于相对稳定时,历史记载周保中将军与苏联远东司令华西利耶夫斯基进行了一段对话。周保中说:1.向苏军借调一架飞机,派专人带着他的亲笔信飞往延安;2.我们急需武器。华西利耶夫斯基同意派飞机并说:我们只说日本投降后将东北的城市交给国民党政府,并没有说将城市的武器交给他们,你们需要尽管拿,这为我们共产党开了一个大后门。

中央看到了抗联情况汇报后,分析了东北形势,立即将原先“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即命令两万多名干部和10万大军紧急开赴东北。1945年11月3日,中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和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同时,中央根据东北的形势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占领广大农村,清剿土匪及日伪残余,发动群众搞土改,使得经受日寇十四年残酷统治奴役的东北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决心支持共产党将自己的子女送到部队当兵,使我军迅速扩军至100多万,再加上经东北抗日联军的运筹日本投降缴获的武器转到我们部队手里,仅炮就武装了一个军,此时对比国共两党的军事力量中国共产党要略胜一筹,为东北解放后百万雄师下江南最后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历史点上东北抗日联军起到不可替代历史作用!

我心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以最少的人数、最长的时间、最纯粹的信仰、最艰苦卓绝的毅力、在最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付出最惨重的代价与武装到牙齿最惨无人道日本帝国主义的近百万重兵打了十四年之久因而创下历史之最的民族英雄;是一支曾经与日后成为朝鲜元首金日成等诸多朝鲜战友共同战斗在东北战场的特殊军队;是曾经穿着苏军军服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日作战最后结束二战的中国军人。由于他们的存在使人们不能忽略,不能不提,不能忘记,成为一支必须载入史册的铁军!